相比于硕士研究生,我国高校更注重老员工的心理健康状况。作为高知识层次人才,硕士研究生被认为具备更高水平的自我心理调节能力,为此,忽视了对硕士研究生心理问题的关注。通过查阅大量文献结果发现,这类“高知识人才”也同样有心理困扰和心理压力,甚至高于老员工,而且其应对方式令人担忧。经过此次疫情,大部分专业的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尤其是医学专业的研究生,对于未来的就业和发展前景会产生不同程度的担忧。因此,硕博士研究生的复学心理调适是值得我们关注的焦点。
一、要确立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首先要培养自己开朗的性格。性格是一个人对现实的稳定态度,以及与这种态度相应的,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中表现出来的人格特征。拥有开朗的性格无疑有助于研究生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这对管理好他们的心理压力是有积极影响的。
二、能辩证地对待成长过程中顺境与逆境
人的成长过程介于外部条件和自身条件的复杂易变,不可避免地会遇到逆境。研究生毕竟还是员工,他们的社会阅历还相对肤浅,对人生、对社会的理解仍不够深刻,所以在生活中他们也难免会遇到诸如本次疫情这样的逆境、挫折,产生或大或小的心理压力。对此,有的员工苦恼、沉沦,继而带着有色眼镜看待世界,有的甚至变得一蹶不振,丧失自身当初坚韧的意志品质。要解决这些问题,个体能用辩证的眼光对待自己所面临的处境就显得异常重要。这样不仅能使他们用联系、发展、全面的眼光看待压力,还可以用理智、冷静、客观、从容的心态坦然应对压力。同时,在这一过程中他们还会建立起对压力积极、合理的认知,并逐步增强自身心理承压的能力。
三、做到主客观相统一,正确面对就业压力
研究生期间,许多员工对成才、婚恋、健康、人际关系等,都有比较高的期望值,这为他们的读研旅途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前进动力。但现实是残酷的,期望值能否实现,要受诸多主、客观因素的制约。许多事实表明,超过主客观条件允许的范围,期望值定得越高,遭受挫折和失败的概率就越大。客观条件是有限的,每个人的能力也是有限的,不论与人交往还是学习,都不可能那么尽善尽美。因此挫折和失败也在所难免。遇到挫折、失败,就要主动审查自己,降低期望值,让自己的目标能够处于合理范围内,这样的做法才是最佳做法。对于一些对自己要求过高,一点小事办不好就崩溃的研究生,更是应该摆脱对自己的限制,让自己回归现实,不要给自己带来太多压力。
四、硕士研究生应树立正确的心理求助意识
在遇到心理问题的时候一定要主动寻求其他人的帮助,很多研究生过于在意外界对自己持有什么样的态度导致很排斥心理咨询,宁可自己忍受心理问题,也不愿意接受专业的心理治疗。这样的做法明显是“钻牛角尖”,跟自己过意不去,还会加重自己的病情,甚至有可能会导致一些极端事件的发生。因此建议这些硕士研究生怀有正确的心理态度,正确的认识心理咨询,使自己接受专业的心理辅导,缓解自己面临的心理困扰。
参考文献
齐天. (2018). 内蒙古地区硕士研究生心理困扰、心理压力现状及干预路径研究. (博士毕业论文).